圖片來源:網絡 作者丨小左 一名網友發出了自己在重慶出差期間,住酒店收到的伴手禮。 以為就是常規的糖果巧克力一類,打開一看才發現: 是我低估了重慶了 不安排一個正統超辣牛油火鍋底料,不能顯示重慶的待客之道。 有人在留言中感嘆:你們大重慶都這麼野嗎? 此時重慶人呵呵一笑:拽哪樣? 01 很多人對於巴蜀之地的印象,都逃不開一個“懶”字。 這個懶並非懶惰,而是幾分隨性,幾分豁達,幾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“穩”。 這股氣質,如果你看過重慶的變遷史就不難理解。 重慶人似乎永遠不會畏懼,也不懂什麼墨守成規。 “府會川蜀之眾水,控瞿塘之上游,臨馭蠻僰,地形險要。”在古時候,重慶很大一部分時間因地勢險要作為軍事要地存在,這樣的定位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守舊和封閉。 但到了長江水運繁忙的年代,重慶順勢而為,成為了碼頭、貨運、商業為主的城市。 每天船隻往來不斷的碼頭,醖釀了獨特的文化。重慶人天生帶着一些野性和灑脱。 而這種兼容,一直到了民國時期。 作為陪都的重慶,未能倖免於難。從1938年春到1944年冬,日本對重慶進行了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,史稱“重慶大轟炸”。 重慶人開山鑿洞,做防空洞抵禦轟炸。 在殘垣斷壁上寫下「愈炸愈強」。 還傳頌起了民間歌謠: “讓你龜兒子轟!讓你龜兒子炸!老子們有很好的防空洞,不怕! 讓你龜兒子轟!讓你龜兒子炸!老子們有廣大的農村,不怕! 讓你龜兒子轟!讓你龜兒子炸!老子們總要大反攻,怕啥!” 防空洞裏開茶館,苦中作樂。 這就是重慶人。 1890年,英國在渝設立第一個總領事館。1896年,法國、日本、美國也分別在渝設立總領事館。後各國相繼在重慶設立了領事館。 英國人一到重慶,就震驚於這裏的開放:“在重慶,似乎沒有人因為怕火而反對使用煤油,人們對火柴、鬧鐘、蠟燭、鐵皮保險櫃以及更多非日常必需的奢侈品表示歡迎。” 似乎沒什麼讓重慶人害怕,在重慶人的字典裏,也沒有「不可能」。 02 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曾在俯瞰重慶時感慨:“一個極為不幸的人類居住地,連一塊平地都沒有。” 言下之意,這能住?這能活?這能好好生活? 但重慶人偏偏做到了。 重慶只從紙面上看,確實不是什麼宜居聖地: 被山脈佔據大半,被長江分割,氣候夏天像火爐,冬天變霧都,日照時間短…… 不過重慶人在這片土地上野蠻生長。 沒有平地,就不要平平整整,規規矩矩。順勢而為的重慶人,開始打造一座魔幻都市。 4D重慶拔地而起。 在重慶還流行着這樣一句話:馬路上面是房子,馬路下面還是房子。 馬路建在高樓上。 “喂,大兄弟你開到哪了?” “等哈,剛到你家房頂” 曾經的不利條件,都成了吸引人前去看一看的魅力。 03 野性重慶開始上線。 去重慶旅遊的外地人,第一直觀感受:這裏的迷路率是百分之百。 沒有一塊平地的地勢,讓出行成了時時刻刻的過山車體驗。 在重慶乘坐輕軌,甚至成了一個旅遊項目。 一會兒上山一會兒入地。 一會兒來個極致的大轉彎。 立交橋,這種現代化產物,到了重慶也多了幾分“野”性。 第一次知道立交橋也能上天,就是在重慶。 在重慶開車,是需要技術的。 外地人去重慶旅遊,可以直接放棄導航。 就像這位出租車司機師傅説的:在重慶最靠譜的導航,永遠只有重慶人。 可能是因為得天獨厚的路況,重慶的的哥們也格外野性。 別以為沒坐輕軌就可以逃脱過山車體驗,重慶的哥帶你平地起飛。 04 當然重慶人最引以為豪的不是自帶導航,也不是666的車技,而是「吃辣」。 去重慶旅遊的外地人總會感慨: 這重慶人血管裏流的血是不是都帶着辣味…… 曾經,從小在福建長大的付貴,靠着辣椒的味道,找到了家。 “福建人”付貴,從小嗜辣,但是他的家人口味都極其清淡。當付貴吃到萬州烤魚,他深深的被吸引了,“上面的那層花椒,吃到嘴裏又麻又辣,我最喜歡吃。” 付貴自此對自己的身世起了疑心。經過調查,付貴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,原來他是小時候被拐賣到福建,而他本身,是一個重慶人……(這不是段子,是真的) 對於重慶人來説,沒有不辣,只有辣和更辣。 走進重慶,似乎不和辣椒沾點邊,都不好意思在重慶生存。 即使是蛋糕和冰淇淋。 其他地方的菜色,辣椒是調味。 而在重慶菜裏,大多數情況下,你要在辣椒裏找其他食材。 《在重慶》説:“一羣人有一羣人的火鍋,兩個人有兩個人的麻辣燙,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串串香。” 重慶美食的目標,讓每一個站着走進去的人,挺着肚子走出來。 外人看重慶,覺得重慶硬核,重慶人必然生猛潑辣 。 殊不知,重慶人不僅猛,也可能是全中國最懂“慢生活”的一羣人。 05 重慶人就像重慶這座城市,是個徹頭徹尾的“雙面人”。 重慶,遠看城市樓宇,完全是一座極速發展的國際大都市。 近看其中,藏着的街巷舊樓,卻又充滿着市井江湖氣。 重慶人也大多有着這樣的兩面性。 曾經一位重慶人説重慶男人,在外像GAI在《重慶魂》裏唱,“搶地盤,夾毛錐,再大的場合都不得虛……”跟誰都不虛。 重慶魂GAI - 樂人·Live:大GAI如此 周延世界音樂之旅香港站(Live) 唯獨對自己的老婆,沒脾氣。重慶方言裏,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彙用來形容男人懼內,叫“耙耳朵”。 重慶的女人,美貌自不必説 ,美到成為解放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就是最好的認證。但是她們可不止有外表,工作起來巾幗不讓鬚眉。 當年能在防空洞建茶館的重慶人,如今更是不忘傳統。 夜晚下班,“三拖一,不踩假水”是老重慶人之間的接頭暗號。 葷菜3元,素菜1元,人均30的老味道火鍋,圓桌邊總是圍滿了男男女女,一片毛肚下鍋,15秒就體驗一次“靈魂救贖”。 喝川茶,搓川麻,重慶人風雨無阻。 去旅遊的外地人,不知不覺就在重慶慢了下來。 有些人慢着慢着,就留了下來。 重慶就是這樣一個矛盾卻有趣的地方。 有人覺得重慶是魔幻都市,但其實重慶不缺文明、文化、也有古蹟、歷史。 有人覺得重慶懶散,其實重慶人有自己的堅持。 有人覺得重慶適合吃,來了才發現高估了自己的腸胃。 不知不覺,重慶成了網紅城市,不過與其通過隻言片語和視頻圖片,不如親身去體驗一次重慶,那麼你才會真正瞭解它,愛上它。 |
|